一、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代謝病科前身為內科第八病區,始建于1999年,經全科人員不懈的努力,醫務人員隊伍逐漸壯大, 2005年遷入新址,更名為代謝病科,額定單間病床增至60張,設有豪華套房和溫馨的單間,醫護人員增加到30多人,成為環境優越、設施齊備的整體護理病房。2006年,冀秋娣主任醫師任科主任,姚朱華副主任醫師為行政副主任。該科現有職工35
人,其中包括3名主任醫師,6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人才梯隊合理。醫師隊伍中包括一名博士生導師,一名碩士生導師,五名博士,八名碩士,他們都成為該科學術研究的骨干。
二、醫療特色
該科專業以內分泌代謝病和心血管病為主。在內分泌專家馮憑教授的領導下,在糖尿病診治、慢性并發癥的診治、糖尿病自我監護和糖尿病宣教方面形成特色,在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減,肥胖,血脂異常癥的診治方面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率先開展了糖尿病下肢血管栓塞的介入治療。同時,開展少見的內分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目前,主要致力于肥胖因子、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而且在糖尿病方面完成了多項臨床研究,均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并成為天津醫科大學“十五”“211工程”內分泌與代謝病重點建設學科和全國重要的內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分泌臨床藥理研究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以冀秋娣主任為首的數位心血管專業人才加入該病區,其中包括從日本豐橋心臟中心進修學習歸來的心血管年輕專家姚朱華主任,從而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診治技術水平,不僅對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包疾病的臨床診治技術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經橈動脈選擇性冠脈造影術治療,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冠狀動脈斑塊旋切術,冠狀動脈斑塊旋磨術,經皮氣囊瓣膜擴張術,主動脈內氣囊反搏,心臟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動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術等介入治療技術以及心電生理、心律失常、動脈粥樣硬化及其相關疾病的臨床和研究,其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展與國外同步。
三、科研特色
代謝病科重視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保持了全方位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包括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肥胖、高血壓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及各種代謝異常性疾病的等等。研究涉及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各個層面。
代謝病科在建科以來的8年中,在臨床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國家及其他刊物上發表論文共計90余篇,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攻關課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教委、衛生局、院校課題約20項。其中獨立承擔局級以上課題11項,其中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天津市科委課題3項,教委課題1項,衛生局課題4項,天津醫科大學研究基金課題3項,院級課題1項。馮憑教授作為負責人,獨立承擔的課題 “前列腺素對糖尿病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血管內皮功能氧應激和病理形態學的影響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瘦素、脂肪酸與胰島細胞功能的相關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血清瘦素及相關因素的研究”達到國內領水平。對于推動天津內分泌和代謝病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教學與藥理基地
代謝病科始終重視教學工作,制定了詳細的住院醫師培訓計劃,每周組織科內業務學習,同時還請其他科室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和學習。每年住院醫師都參加臨床業務考核,并在導師的指導下負擔一定的科研課題。代謝病科還負擔了天津醫科大學五年制在校學生講課及國際學院教學,七年制學生及護理系學生實習以及畢業生科研培訓及博、碩士論文答辯工作。同時該科還建有臨床藥理基地,為其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學術交流
代謝病科一直積極參與中華內分泌學分會、糖尿病學分會、天津內科學分會的學術活動。目前,科內專家馮憑教授現擔任著中華醫學會天津內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天津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及《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的編委、《中華糖尿病雜志》編委和《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編委等職。
近年來,代謝病科在全市及院內范圍開展了多次的學術交流,曾在津主辦內科學術年會多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達百余人次。此外,還多次在市區范圍及郊縣主辦天津市內科學會繼續教育學習班,每年也邀請國際上在內分泌代謝病及心血管病方面有獨特見解的專家學者到醫院及科內進行講學或辦培訓班。這不僅大大促進了代謝病科的發展,而且對于天津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的發展和進步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隱藏科室簡介)